在大陸做新聞難,現在連做沒有記者的新聞APP也會躺着中槍。
做記者要跑新聞,追新聞,當中除了涉及採訪找題材外,還要真正去跑,同時間競賽,智力和體力兩樣兼備。在中國大陸,從事新聞行業更難,如果你想認真做新聞,會過得很痛苦,因為寫完的新聞隨時被下架,甚至會有麻煩,一個唔該,政府話你擾亂公眾,涉及國家利益,咁你就被消失都唔知咩事。
到了今天,在中國大陸做一個沒有記者的新聞APP,結果一樣躺着中槍。自從習大大上台後,國家對新聞資訊關注是非常敏感,內容要配合國家,才能放於公眾面前。一個新聞APP的定位如何,是要拿揑得非常準確,否則成間公司無端端被查甚至封鋪也不出奇。
近日大陸著名的新聞App「今日頭條」以及「鳳凰新聞」早兩日被停止更新多條頻道,暫停運作,當中「今日頭條」的「推薦」、「熱點」、「社會」等六個頻道曾經被停更新24小時,現在已經「重新上路」,原因是北京網信辦認為當中內容有問題,包括傳播色情信息、違規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等問題。
北京網信辦整頓新聞APP
「今日頭條」可謂大陸版的蘋果,因為閱讀者眾多,內容對比其他新聞網站多元化,不過對比起蘋果,他們其實是有所不同,因為「今日頭條」其實是一個集合器多於一個新聞機構。它們是使用其他新聞機構的來源,再透過不同的地區、用戶的喜好,再以AI分析來推送新聞。由於「今日頭條」的新聞來源多,而且他們的編輯整合上無疑是做得不錯,因此用戶黏貼度很高。坊間甚至有說騰訊其實不怕阿里巴巴,卻顧忌「今日頭條」,因為用家的黏貼度很高,在互聯網世界上,誰可以控制用家的忠誠度,就能勝過對手。
不過「今日頭條」被停止更新其實有點無辜,因為從理論上,這些新聞內容推送是以AI的演算模式發送,即是用家主導,用家的喜好才會推出相關的新聞內容,如果用家喜歡J圖,自然出美眉內容新聞;如果是涉及其他如政治、社會民生,那意味著用家對這些新聞更表關注。當然這些AI演算的確是可以進行挑選和改動設定,但是如果過於干擾這些設定,那就會失去了用家導向,就失了「今日頭條」自身的賣點,也意味著公司失去了原有價值。
所以「今日頭條」要如何在用家和政府之間作出平衡,比起他們如何找到第N輪融資或者上市,其實更困難。
事實上在中國互聯網發展上,內容傳播一直是最為複雜和敏感的領域,當年微博剛在神州出現,其內容發送、轉發以及大V等KOL之盛行,可謂一時無兩,但隨著國家要收緊言論,微博的功能和特性也大大減低,以往很多用家都透過微博接觸一些非國家新聞機構的新聞內容,因為資訊收緊關係,轉而使到微博換來只是看一些藝人八掛新聞的資訊,誰出軌、誰是小三之類的大媽新聞,昔日微博做另類資訊傳播渠道便失色了。
「今日頭條」估值過百億美元,一直市傳準備上市,因此這公司發展一直受市場關注,當中不一定是因為政治掛帥,而是商業考慮,但是新聞企業在中國是一種充滿中國人治特色的領域,因此政治和商業是互相關連下,當中的政治風險因素難以估計。
除非「今日頭條」有國家加持(入股),那麼生存上便較有利,但同時間亦會有機會被網民所厭棄,真的是手背又係肉,手掌都係肉。